首页 > 工作动态 > 详情页

植树节

作者:tsg 时间:2021-03-09


植树节 

 

植树的目的是为了养护环境、提升空气质量,同时还能起到固土的作用。植树造林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,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,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、防止水土流失、保护农田、调节气候、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,是一项利于当代、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。

 

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、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,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。1928年,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12日。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,在邓小平提议下,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。

 

植树节的发展

 

19125月,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设立了农林部,下设山林司,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。191411月,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《森林法》。

 

1915年,凌道扬和韩安、裴义理等林学家有感于国家林业不振,“重山复岭,濯濯不毛”,上书北洋政府农商部长周自齐,倡导以每年清明节为“中国植树节”。

 

19157月,在孙中山的倡议下,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,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。指定地点,选择树种,全国各级政府,机关,学校如期参加,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。经当年721日批准后,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。自此中国有了植树节。

 

1925312日,孙中山先生逝世。1928年,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,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。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,把他逝世的那天,即312日定为植树节。

 

1928年北伐完成后,4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:“嗣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”,民国19292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《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》16条。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,积极提倡造林,于1930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,自3915日一周间为“造林运动宣传周”,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。

 

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,寒气未消,还不适于栽树之故,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12日举行外,造林宣传运动周延之清明节行之。并由该部公布《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》7条,以便全国照办。

 

1956年,毛泽东发出了“绿化祖国”、“实现大地园林化”的号召。中国开始了“12年绿化运动”,目标是“在12年内,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,在一切宅旁、村旁、路旁、水旁,以及荒地荒山上,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,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,实行绿化。”

 

1979年,在邓小平提议下,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。19792月,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务院的提议,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。

 

19811213日,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《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》。这是建国以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绿化祖国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议。从此,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。

 

1982年的植树节,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,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。

 

19849月,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》总则中规定:“植树造林、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”,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。

 

1990312日,邮电部发行了一套4枚“绿化祖国”邮票,第一枚为“全民义务植树”。

 

 

阅读推荐

生命之美:奇异植物的生存智慧

 

编辑推荐:

 

1.图书版的《植物王国》;

2.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植物学博士“破解”地球奇花异草生存密码;

3.植物鉴定专家小铖手绘图谱,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张建强盛赞推荐!

内容介绍:

 

茅膏菜的致命拥抱让昆虫无所逃遁;捕蝇草机关的三次激活避免了无谓的扑空;貉藻和狸藻退回到祖先曾不惜一切代价离开的水中,开辟出了新的战场;簇花草不需要任何光合作用,只在开花的时候破壁而出。

植物,是这个星球上的初代居民,是一切事物的基础。它们似乎微不足道,却拥有人类难以想象的智慧。植物,像人类一样,既团结协作、互利共生,又竞争资源、抢夺领地,它们在不为人知的隐秘世界,捕获食物、沟通交流。

作者介绍:

 

林十之:嗜读书,爱写作。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的践行者。对世界充满好奇心,乐于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所学与见闻。

2007年,考入复旦大学生物科学专业。2011年,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植物学博士学位。目前研究的课题主要为:腐生植物、肉食植物的进化。

主办单位:平武县图书馆

邮编:622550电话:0816-8826781

地址: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龙安镇报恩寺街49号

copyright 2017-2020 by平武县图书馆ALL RIGHT RESERVED 蜀ICP备17017967号

技术支持:四川云图信息

扫一扫
更多资讯
  • 网站浏览量:791776人次